继香港联合交易所提出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后,伦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的拒绝再次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提出并购要约的同时,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忙于谈判收购罗孚的交易。
从此次收购邀请的宣布来看,HKEx对LULUT收购LUTUT持否定态度,这与LULUT收购LUTUT的战略目标不一致。这自然使得LULUT的管理遭到拒绝。
“但暂时拒绝并不妨碍HKEx与LUN交易所的股东进行谈判,并与LUN交易所的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在复杂的国际并购谈判过程中,被并购方管理层一开始拒绝是正常的,这也是一种商业惯例,并不决定最终的并购结果。在国际并购案例中,双方最初拒绝并最终达成并购协议的情况并不少见。”招商局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海峰解释道。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强烈反对香港交易所半个月后,香港交易所显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扩大规模。9月27日晚,外国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知道,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在与几家银行讨论一笔约70亿至80亿英镑(约98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其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提议。
白海峰认为,纵观历史,收购伦交易所注定是一场拉锯战。自2001年上市以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是全球所有主要交易所竞争并购的主要目标。这也是最困难的收购目标之一。
例如,德国证券交易所、欧盟证券交易所、瑞典omx集团、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商业银行麦格理银行都加入了争夺伦敦债券交易所的战斗。
德国交易所、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和纳斯达克(Nasdaq)在分别正式提供要约后都拒绝了,但伦诺克斯交易所和主要收购方之间的谈判并未结束,并购双方从此进入了漫长的谈判过程。
德国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合并的谈判持续了20年。从竞争对手被推翻的最初阶段,到其报价因价格低而被拒绝的阶段,再到被监管机构叫停的阶段,德国交易所在长期拉锯战中逐渐走向成功。
1998年,德国证券交易所首次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出联合提案。2000年,它再次试图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合并,但被瑞典omx集团的敌意收购击败。2004年12月,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了26亿美元的投标,该交易所拒绝了该投标,因为它被认为太低。2016年,德国证券交易所再次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并购要约,双方同意进行所有股份的平等合并。
然而,2017年2月,由于可能不符合欧盟委员会的监管要求,德国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并购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白海峰表示,从全球金融业的跨境并购案例来看,并购双方仍可以通过长期谈判实现并购,比如ice与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的并购。
2011年,洲际交易所集团向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董事会提交了113亿美元的要约。纽约泛欧交易所拒绝了合并提议。随后,洲际交易所集团(ICE Group)提出了新的报价,略高于之前的报价,但并购计划尚未得到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的批准。
两年后,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的业务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股票交易量下降,集团利润下降39%。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泛欧交易所提出重新考虑合并协议。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洲际交易所集团以低于最初报价27.4%的82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了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
在金融业的跨国并购中,中资企业也在被收购方拒绝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并购。
例如,在中信证券与CLSA的并购案例中,双方谈判了三年,最终在中信证券提高出价后成功收购了CLSA。2010年,中信证券开始与CLSA最大股东东汇银行联系。双方第一次联系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但由于东汇银行管理层的变动而搁置。
2011年6月9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同意中信证券国际投资3.74亿美元,分别收购CLSA 19.9%和傅生19.9%的股份。自那以后,里昂和傅生的合并由于欧洲金融状况的急剧恶化而被搁置。
2012年3月39日,双方重开谈判,并宣布了调整计划。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谈判,中信证券最终以9.4亿美元收购了里昂剩余的80.1%股份。
“从以往的国际并购案例来看,在复杂的国际并购谈判过程中,被并购方管理层最初的拒绝并不决定最终的并购结果。事实上,拒绝这封信并不意味着兼并和收购谈判的结束,也不妨碍HKEx与莱克斯公司的股东联系,并与莱克斯公司的监督机构联系。”白海峰认为,最重要的是,无论“世纪之交”取得什么进展,香港证券交易所都向全球金融市场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香港联合交易所在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及收购中,已向与伦敦联合交易所同等规模的世界顶级交易所显示出足够的诚意。它必将吸引类似的重量级海外机构向香港交易所伸出橄榄枝。”白海峰说道。
pk10app
辽宁11选5
极速牛牛app
广西快乐十分
内蒙古十一选五投注
上一篇: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下一篇:投资“金字塔底层”将获更大市场